教育技术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技术信息

教育技术信息

浅议多媒体课件制作

发布时间:2014/03/29 00:00 点击次数:

罗新密

(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掌握学习和掌握课件制作技术的老师越来越多,但是,在制作应用课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我们目前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谈课件制作的原则与技巧,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1 课件分类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展示特定教学内容,体现一定教学策略和思想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并与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它通常集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测试性于一体,根据其内容与作用的不同多媒体课件大致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教师用于课堂辅助讲授用的“助讲型”或称“助教型”课件;

2)用于学生自学自测的“自学型”或称“助学型”课件;

3)将教师课堂授课过程同步录制提供学生课后复习的“授课型”课件;

4)用于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试和考试的“测试型”课件;

5)用于模拟和加强现场实验的“仿真型”课件;

6)包含网络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活动的“网络课程”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

(1) 目标性原则: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是直接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件制作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但不要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2) 辅助性原则: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使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课程教学,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文字教材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避免出现书本搬家而简单的将文字搬到网上或课堂投影银幕上的现象。

(3) 准确性原则:课件中使用的教学内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4) 引导性原则:课件必须具有交互性,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特别是“自学型”课件,更要讲究交互性。

(5) 直观性原则:课件必须具有丰富而精练的内容、方便而有效的表现形式和生动悦目的画面,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

(6) 恰当性原则:课件应当避免文字教材和素材的简单再现,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尽量采用各种精心设计的画面、动画和声音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用于课堂教学使用投影机的“助讲型”课件,文字的前景色与背景色反差要大,文字的字号不能太小,应使用粗体字,使坐在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件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进行设计,包括课件内容的撰写和提供课件需要的各种素材,把握好课件内容的教学性和科学性,依照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步骤。教学设计工作通常由熟悉课程内容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完成。

3.1内容设计

课件的内容设计要考虑以下内容:

明确课件的定位,包括课件的类型(助讲型、自学型、授课型、网络课程)、课件的教学对象(专科、本科、研究生)、课件的学时数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课件的总体框架。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根据其在教学中的

作用分配在课件的各个摸块;

课件中的教学内容通常可分为4级,第1级相当于章,第2级相当于节,第3级相当于小节,第4级对应知识点,表现为模块。知识点是最小模块,是教学中不能再分割的内容。要给出各级模块及子模块的详细提纲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分别表达清楚一个和数个概念。模块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可用热键或热字等方式进行链接;

给出每个模块的全部素材(文字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给出需要链接的相关知识;

向课件后期制作和素材加工技术人员说明课程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

3.2设计要点

教学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内容的展开要符合教学规律;

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要与其它形式的教材呼应;

课堂教学“助讲型”课件,文字部分不易太多,通常为提纲式,展现在投影屏幕上的文字要简炼易懂、概括性强;

学生“自学型”教学课件,依照学生自学需要适当选取文字,通常文字比较多,可以是来自几本书的精选文字,文字量可以超过教科书。

对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既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又要给其他开发人员留下再创作的空间;

熟悉课件开发的过程,不要因追求技术含量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力求用最简单的技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讲究课件制作的效率。

3.3编写课件脚本

脚本是课件制作的主要依据,脚本包括设计脚本和制作脚本。设计脚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描述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规划教学课件中知识内容的组织结构,并对课件的总体框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设计脚本编写工作主要由课程主讲教师完成,脚本的读者是参与课件制作的其他人员或部门。制作脚本可由参与课件开发并熟悉开发过程和开发工具的教师完成,制作脚本的读者是承担课件后期加工的计算机人员和美术设计等技术人员。脚本编写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模块化的结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是在显示器的屏幕上一屏屏展示出来的。因此,脚本应当按照每屏的内容分成模块,每一屏的内容相对独立,解决一个或数个知识点。每个模块要有标题,标题名称要与内容一致,以便于使用者查询和检索;

文字要精炼,每一屏文字不能太多。用于课堂教学的“助讲型”课件每屏文字通常不超过250字;用于学生自学的“助学型”网络课件,每页文字通常不超过2000字,网页上下拉动不超过5屏。对那些文字太多的模块,可根据内容分割出另一个新的模块;

脚本要标明摸块之间及每个摸块和与其相关的素材之间的关系。

对于素材的加工要给出明细说明。

对于需要进行原创性制作的图形、动画等要给出构思和简图及详细说明。

4 开发工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很多,制作单机版课件常用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等,制作网络课件的常用工具有FrontpageDreamweaver等,处理图片的工具有Photoshop,制作动画的工具有FlashDirector等,制作三维动画的工具有3DMaxMaya,制作流媒体课件的工具有课件梦工厂、Powercreator等。制作课件时最好选择功能强大、容易上手、兼容性好的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

4.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勾画出课件的总体结构框架,解决各模块之间的链接,并给出各种要采用的类型模板。

4.1.1超媒体结构

超媒体结构由节点和链组成,是一种沿链访问的数据方法。

超媒体结构示意图:

线性结构:

 

 

 

树状结构:       

 

 

 

 

 

网状结构:

 

 

 

 

 

节点:超媒体中表示信息的基本单位。当在计算机监视器的屏幕里显示时,一个节点对应于一个画面,画面中可以是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

链:用于连接各个节点。一个节点可能有若干个出口。

大多数多媒体课件通常采用树状、网状、线性相结合的复合型超媒体结构(如图所示)。

模块1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主页

模块2

第一章

第一节

模块3

模块4

第三节

第二章

第三章

 

 

 

 

课件的主结构通常采用树状结构。其他相关内容可以链接在模块中(如名词、定律、思考题、答案等);

②检索和帮助等采用网状结构链接在树状主结构上。检索可以按时间、人名或关键词进行。帮助内容单独用线状结构组织,同时将每个内容挂接到相关的地方,既能顺序查看,也可在线查阅。

4.1.2模块化结构

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要提供醒目而方便地跳转方式,另一方面每个节点的内容必须是模块化的。即内容应当是相对独立的,每个模块相对完整地描述一个或一组信息。模块化结构没有明显的前后关系。

每屏能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由它引伸的内容可采用通过交互的手段(如弹出窗或分区显示)展现在较小的显示区,形成大屏套小屏的结构。这样处理既可以清楚地表现屏和屏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容易实现相互之间的跳转。

4.1.3导航、检索

对于一些信息量大、内部信息之间关系复杂的课件,用户在使用中常常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处在信息系统中的什么位置,这时就往往需要采用导航的手段。常用的导航策略有以下几种:

目录导航:通过课件内容的目录,可方便地进行跳转。

检索导航:通过关键词、人名、时间进行快速查找。

浏览导航:用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导航图,即系统的超媒体结构图,在图中可标明当前所处的位置,这样`可以对整个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地了解。

记录导航:将用户使用中走过的路径记录下来,可以方便地沿原路返回。

标签导航:用户在使用过程申,可以对感兴趣的节点标注“书签”,以便使用者能够迅速的跳到指定的节点。

4.2 界面设计

多媒体课件是由一幅幅的画面组成的,它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不出现在画面上的声音也是与相应的画面联系在一起的。不论程序设计得多么复杂,最后展现给用户的总是这一幅幅的画面。画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情绪。因此界面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4.2.1文字

用于课堂教学的“助讲型”课件,使用中文Powerpoint时正文字号通常为2836号,使用Word时通常为13,建议采用笔划较粗的黑体或宋体加粗;用于学生自学的“自学型”课件,使用网页时正文字号通常为24号,使用Word时通常为35号。标题的字号应适当选取大13号。文字使用必须精练,文笔要生动、亲切、流畅。成段文字的行间空白距离不应小于字高的0.5倍,正文的每一段文字的首行应当缩进2宇,行首不出现标点符号。

4.2.2画面

画面的构图要匀称、均衡。整个作品在基本操作上方式要统一,减少使用的难度;主要模块在表现风格上要有变化,减少单调和枯燥性,使学习者进入每一个分支都有一种新鲜感。动画可以用来形象地表述动态的过程,视频则适合展现现实的场景,这些都是表现教学内容很好的手段,但用于背景和装饰性的图像和动画要使用得当,不应成为学习的于扰。

用于课堂教学的“助讲型”课件,由于有投影机的信号衰减,通常使用饱和度高的颜色,文字与背景的色度和亮度反差要大。用于学生自学的“自学型”课件,适当运用过渡色和淡雅的颜色常常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色彩尽量使用256色及以上。画面色彩搭配适当,布局平衡。

4.2.3交互

交互是用户和计算机进行对话的手段,是用户参与和控制的接口。是否合理而有效的使用这一功能是一个多媒体课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操作应尽量采用一个鼠标、一个鼠标键、一个光标指示的方式,即用鼠标移动选择位置,用光标进入时改变显示方式来标明热区,用鼠标左键实现交互操作。

指定“Fl”键为“联机帮助”键;“Esc”键为“退出”键。

按钮和交互形式,应明确地给出交互的含义,可以在按钮上加上文字,或者当光标放到交互区时给出文字提示,加强课件的易用性。

在交互选项较多的场合,为了节省屏幕的空间,可采用展开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还可以采用分层的结构组织菜单,使用时菜单展开,不用时这些菜单折叠收回不占画面空间。

4.2.4帮助

应该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操作帮助,不允许出现使用者不会使用又找不到帮助的情况。帮助应当放在十分明显的位置。帮助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线帮助:当光标处在某一区域时显示帮助信息。

屏幕帮助:在屏幕上划出一个区域,提供光标所在位置的内容或操作说明。

联机帮助:设置一个帮助按钮,点击它时出现相应的帮助内容。

43 课件的后期加工

课件的后期加工通常由熟悉课件制作工具的专门技术人员、计算机编程人员、经过专业训练的美术人员完成。一个好课件通常有三种人参与制作,既教师、计算机人员、美术设计人员。教师将课件的制作脚本和素材交付给后期加工的技术人员,负责后期加工的计算机和美术人员按照制作脚本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不断的交换意见以改进设计,弥补设计方案中最初的考虑不周。完整的素材和详细的脚本是后期加工高效快速进行的保证。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图书和设计素材光盘很多,通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稍加整理即可形成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中。还可以利用Internet上的资源,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巨大的金矿,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Internet资源,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宝库,使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跟上国际潮流。

 

(摘自湖南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