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技术信息

教育技术信息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2/05/31 00:00 点击次数: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绩斐然。与此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训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资源建设;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一、资源建设与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迄今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这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教育信息化所需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的建设,高等学校都将主要的力量和资金放在硬件设备购买和网络平台的建设上。在建设速度与规模数量上成效显著,同时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也作了有益的探索。二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到了第二阶段——逐步深入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各类教育资源、各学科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点由教育教学管理应用逐步转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目标是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中的数字图书、情报信息类等公共共享资源发展速度很快,但学科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速度缓慢。目前很多高校的硬件平台可以进行校园局域网内的网上教学,但是缺少可行的教学资源软件支持,很少有这一教学实践。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资

源建设与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学科门类多,课程设置、教材应用各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尤其是学科资源建设只有依靠自己来解决。目前高等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在现有的数字化共享资源建设基础上,要加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件资源建设、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和教与学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一)课件资源建设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目前,已经从前期的建设重点转移到应用上来了,充分应用好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设施,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首先要从信息化进入课堂教学谈起。信息化进入课堂教学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信息化硬件环境、教师和教学课件资源。在具备了硬件环境和教师的前提下,课件资源就成为关键要素,课件资源建设也就成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资源建设中,课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到的辅助课程内容讲解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难点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网络课件、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资源都应是由学科教师自行完成。课件资源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积累实现。(1)引用已有的资源。借助互联网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筛选获取有用的适合学科内容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加工、完善,为我所用。(2)教师自己动手开发新资源。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自己设计、开发制作具有自主著作权的课件作品。(3)教师提出教学课件设计方案,在他人技术支持下合作开发一些复杂技术含量的课件,如网络课件、动画、视频课件等。课件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课件资源也是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高等学校课程都要从单一的教科书形式向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元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仅限于书本、课堂,网络化学习将成为主流。

(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向及终极目标之一是服务于网络学习,开展网上教学。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网络上能够运行的、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网络课程不是文本教材的数字化,不是课堂教学搬家,更不是教师主播。它是集文本、图片、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为一体,经过科学的构思设计规划,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特点,满足网络运行要求,师生便于交流的一个交互式的课程知识网络化学习系统。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角是学科教师,它以学科教师为核心,以资源开发中心的技术(教学设计、网络平台、课件制作、视频资源开发等)为支撑,学生反馈、专家评议为改进完善机制的一种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建设模式。

自2003 教育部提出用五年的时间,在高等学校中建设 1500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来,各高校都掀起了一股精品课程的建设热潮。2007 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再次强调指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 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及其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今天,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又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虽然,精品课程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要求相关内容必须上网并免费开放,但精品课程在网络上的内容很少,主要以教学大纲、教案、习题为主,兼有少量为评估所做的课堂实录。精品课程中一流教师队伍风采、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内容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精品课程的网络化程度还很有限,不能满足网络化学习的需要。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三)教与学课程平台建设

教与学课程平台建设就是要搭建一个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方便教师教的平台和便于学生学的平台。对于学习者来说,能帮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并提供与教师和其他同伴交流的方式;对管理者和教师来说,可以快速地开发和发布课程,也可以通过系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下面简要介绍一种目前在国外许多高校中采用的Moodle 平台系统,值得我们借鉴。

Moodle这 个 词 是 Modular Object-orienter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英文 缩写,即“模块 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 博士在汲取了WebCT  Blackblord这两款功能和服务都很强大的商品化课程管理系统软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专门针对广大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设计、管理、实施、评价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目前在175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支持 75 种语言。从 2006年以来,学习使用Moodle 在欧美国家形成普及的热潮。

Moodle平台系统是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它之所以得到了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青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Moodle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Moodle 平台,借助网络的独特优势,更加充分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理念,这是将当代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与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成果。(2)Moodle 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Moodle 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开源软件,可以免费使用,而不会产生知识侵权行为。它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本身的功能强大的开放源代码。Moodle 开源系统,包含着整体设计网站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作业模块、聊天模块、投票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专题讨论等功能模块。另一方面,Moodle架构运行在开源软件操作系统 Linux 之上,使得它强大的功能更充分地发挥,Moodle 的并发请求运行速度会很快,据国外网站介绍,它可以支持5万人的大学使用。(3)Moodle 课程开发过程的规范化和网络课程的国际标准化。课程开发的规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课程开发过程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指系统开发出来的课程尽量符合网络课程的各种国际标准,如 QTISCORM 规范等。(4)利用Moodle 创建课程的便利性。在Moodle 系统,教师利用平台上的各种工具为学生创建各种课程。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学习资源和活动资源。学习资源如教师自己创建的网页、其他的课程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文件等);活动资源如传统的考试、作业、投票、问卷调查等活动,也包括很多新的网络教学方式如 Wiki、博客、论坛等活动。教师在创建这些课程资源中,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要求并不高,一般的教师都可以很快创建自己的课程,并且可以建立教师个人的课程平台,可以很好地适应教师课程开发的原创性和个性化的特点。(5)Moodle的使用简单方便。Moodle 系统是基于 B/S软件模式,无论是作为开发者的教师还是作为使用者的学生,一切工作都在浏览器中进行。Moodle平台系统的建设过程,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性强的工作(如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网站的建立、Moodle 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等),一般由网络管理人员来负责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的课程建设过程。所以Moodle 系统对于应用者教师或者学生来说,使用既简单又方便。

利用开源的Moodle 系统建设高校的教与学的课程平台,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建设高校网络课程管理的有效形式,它可以体现高等学校课程的个性化特点,值得我们去尝试应用。

(四)有效的资源开发机制建设

目前教育部开展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行动为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注入了活力,如何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学生需要的网络课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可持久的和谐平台做支持。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这样的运行机制。高校的网络课程数量很有限,一些精品课程的研发团队主要由学科教师组成,缺少持久的技术支持与保障,诸多精品课程也只停留在申报时的样品阶段,并没有系统、完整的多媒体资源。所以,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资源开发中心的设立很有必要,它可以整合高校内部的各种资源优势,快速高效地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以满足学生网上学习的需求。资源开发中心应是整合了高校内部的技术开发和制作力量,包括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艺术等各种人员,全力服务于高校内的各学科教师进行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集体智慧,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产出成果。将分散无序、低效率、高成本的高校资源建设现状改变为有序的、高效的高校资源建设新机制,满足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资源建设需求。

二、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培训

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支持发展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目前高等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着教育信息化素养不高的问题,已经远不能适应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很多教师不能驾驭多媒体设备,无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目前高等学校传统教室多媒体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课程网络化数字化将是发展的方向。高等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教师发展与培训问题刻不容缓。建立起适合高等学校教师发展培训的一套长效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长期的支持与培训。高等学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多快好省的渠道就是由学校内设的专门机构通过校本培训来实现。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信息化中实现角色转变的必要性,从思想和感情上自觉意识到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来,努力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师。传统教学思想需要变革,教育技术能力是对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要求,信息时代的教师既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懂得筛选有用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又要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平台,拓展视野,了解和接触更新更前沿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便利地获取和更新知识,学会终身学习。教育的管理者和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发展与培养,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与培训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支持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提高人的现代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引导者应自觉地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地传播信息技术,承担起普及信息教育主角的重任。在校本培训中应该分层进行培训和指导。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建议采用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信息技术培训。对象是信息化素养水平较低的教师,培训的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基础和媒体设备操作上,培训目标是让教师能驾驭媒体化教学设施,服务于课堂教学。培训的内容按计划每学期循环进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安排接受培训,也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培训模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是网络远程培训。

第二步,教学技术培训。重点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能力水平,培训内容包括教案设计、内容设计、媒体资源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教师与学生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教师根据教学的课程内容,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筛选有用信息,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发掘,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借助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

第三步,课件制作与网络课程平台。重点是让教师掌握基本的课件设计、制作方法,掌握网络课程的策划设计及简单的开发维护技术,满足教师所授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教师自己的网络精品课程。

(三)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研究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日益广泛,高等学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由于教育信息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网络虚拟、网恋、网迷、甚至信息犯罪等等,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处于一线的教师的研究更能切中问题的实质,得出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为教书育人服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感悟更深,他们在研究中应用,在应用中研究,更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事实上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诊断、目标设计、方案设想都要依靠专业教师。所以,高等学校要创设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使教师由原来单纯的实践者转为研究实践者,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教师专业发展

原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大学要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教师队伍是重要的基础,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学校区别他校的核心资源、无形资产和独特优势。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平台,教师从中获取知识信息,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很多,其中两方面应该特别值得注意:一是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二是教师的科学研究。

1.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是教师行业中多少年来一贯延续的中青年教师培养成长的优良传统。近年来,许多高校由于学生扩招,教师数量不足,新教师一参加工作就站讲台,助教充当了讲师的角色,教学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此,老教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还是要充分发挥,这种“传、帮、带”作用对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2.科学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又是大学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的推动者。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进行科研活动,要参与前沿课题的研究,从中获取并发掘新知识。现在普通高校大多数的科研只有极少数的人在做,有些课题在申报时挂名的教师很多,但实际参加具体研究工作的却很少,没有形成一个有合力的研究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虽然,许多学校也为中青年教师设立了自己校内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帮助中青年教师成长,但没有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引导,没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青年教师的成长缓慢。要改变现状,必须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建设团结和谐的学术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老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引导、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早日成才。学校要成立一些多学科综合的研究中心或工程中心,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科研工作站,边工作、边研究、边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大环境,学校就会出现学术氛围浓厚,成果倍出,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大幅度提升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三、结束语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热点问题不少,地区不同,学校层次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本文所研究的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已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才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当然,我们的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也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于人们去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2]曾金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改革与战略,2006(6)133-136

[3]黎加厚让开源软件走进学校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6)17-18

[4]文合平利用LMS系统建设校本课程——以基于Moodle系统的《GIS入门》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7(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