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技术信息

教育技术信息

韩国教育信息化述评

发布时间:2011/06/22 00:00 点击次数: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先进的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并逐渐实现教育与ICT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以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倾向。发达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一般分为四个领域,分别为:基础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及学术研究信息化;终身及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其中,由于基础教育在教育体系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各国政府也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格外倾注心力。相对来说,韩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成效显著,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将分析这些经验和发展动向,以求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借鉴和引用。

明确战略方向,健全组织制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组织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教育信息化战略,加紧其进程。如美国的NII(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新加坡的TS(ThinkingSchool),英国的NGfL(NationalGridforLearning)计划等。并且,各国政府都投入大量资金,把先进的教学设施引进教室,尤其是把个人电脑大量引进教室,并连接互联网,开始了激烈的教育信息化竞争。

1995年8月,韩国政府也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信息化促进基本法》,并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促进基本法》涵盖着整个国家的信息化事业的方向、目标及措施等,是推进国家信息化的根本保障和依据。根据《信息化促进基本法》,政府首先成立国家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引导和监督国家信息化事业。信息化推进委员会由国务总理担任委员长,各部署的部(署)长担任委员,信息通信部长担任干事。信息化推进委员会下设信息化推进实务委员会,由各部署的次长组成,并由他们担任各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分会委员长。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分科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各项教育信息化事业。

同年7月,韩国教育部新设教育信息化管理局,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事业。此后,相继成立韩国教育放送院、多媒体教育支援中心、尖端学术信息中心来协调教育信息化管理局的工作。各地方教育厅乃至各个学校也设立相应机构负责相关业务。这样,建立了承上启下的、比较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推进行政组织体系,保证沟通便捷和信息畅通。

1996年,韩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委员会,以教育部的名义首先发表了《教育信息化促进试行计划》,此后,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相关法律政策,大致内容如下:教育基本法里规定教育信息化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义务;初中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里把ICT应用教学认定为正规教学;教科书里渗透多媒体教学内容等。

2000年5月,韩国政府又发表了《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方案》,提出并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了10项具体的课题:(1)支援国民ICT应用能力开发;(2)革新中小学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适应ICT应用教学;(3)终身教育及职业教育信息化;(4)培养ICT产业人力;(5)建构知识信息的流通及应用体系;(6)培育健康的信息文化环境;(7)使更多的人受惠于信息化;(8)开发及评价教育信息化指标;(9)建设高度发达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10)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政府把信息化作为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在政府各部门设立信息化推进组织机构,同时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准。由于政府的这种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的措施,韩国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截至2005年年末,韩国的互联网利用人数已经达3300万(总人口为4800万),互联网使用人数占总人口的71.9%,超高速互联网加入人数占总人口的21.3%,每百人拥有电脑数为55台。这样,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整个社会的良好信息化物质平台和信息化的文化氛围。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对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言而喻,对基础教育信息化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构良好的ICT应用教育和教育管理信息化物质平台

    教育信息化得力于ICT的发展,是从把电脑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开始的。1997年,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基础一环,韩国教育部推进“教育信息化物质基础建设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给全国所有中小学装配先进教学设施。2000年年末,随着此项工程的完工,韩国所有的中小学都配备了学校局域网;建立了一间以上的电脑实习室(全国共13000余间);全国222000余间教室可直接连接互联网;并且还装配了大型显示屏和OHP(OverheadProjector,胶片式投影机)、实物投影机。在课堂可以上网,可以直接应用多媒体网上学习资料和资源进行教学。此项工程还向全国34万教师无偿提供个人电脑,使之应用于教学和行政辅助业务。2000年7月,韩国教育部为了减轻各级学校的互联网通信费负担,与国家信息部、韩国通信(企业)签订《互联网免费利用协议书》,使全国所有的中小学免费使用或低廉费用使用互联网。此外,教育部于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为50万名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实施电脑应用教育,并向5万余名特困学生免费提供电脑,支援此后5年的网络通信费。截至2005年下半年,韩国中小学的生机比达到5∶1,其中小学7.6∶1,初中6.1∶1,高中4.2∶1,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韩国政府正雄心勃勃地推进第二阶段工程。第二阶段目标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上再创佳绩;淘汰并更新486以下级别的电脑(5%);互联网通信速度提高到2Mbps(目前是1.1Mbps);改变以文字中心的利用为多媒体软件应用为主;建构有效的校园网维护体系,并确保稳定的财政支出来保证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升级和更新;逐步把无线互联网设施引进教室等。

构筑高效便捷的全国性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实现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改善教育行政业务环境和提高业务效率,在国家推进“电子政府”的方针下,韩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起初,这项工作主要分两大块进行:一是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的行政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二是学校学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但是,韩国各地方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和学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韩国地方教育厅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统一的服务方式,业务管理范畴和功能不相同,甚至服务器、应用软件也不一样,所以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换十分困难;各学校的独立的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难以提供系统且全面的教育信息,以致无法满足学生、家长、教师和教育行政业务的需要。于是,韩国教育部于2000年投入729亿韩元(约4.7亿元人民币)开发NEIS(NationalEducationInformationSystem,国家教育信息系统),并于2003年年末投入运行。政府运行NEIS的重要原因还有,整个韩国社会的高度的信息化水平和学校电脑与互联网的100%的普及,已经具备条件和非常必要运行NEIS。

NEIS是教育部和全国16个地方教育厅共同构筑,利用互联网环境处理业务,把教育管理业务和学校综合信息管理合为一体的,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综合管理系统。NEIS系统十分庞大,涉及面十分广泛,面向全社会提供基础教育相关的10个大领域、19个中领域、85个具体领域的资料和信息。NEIS是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各个学校和教育机关的硬件设施几乎不需要更新或新的投入。NEIS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教育管理业务,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欢迎。

加大投入,构筑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良好学习教学资料资源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早在1998年与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共同发表了学校图书馆政策宣言,劝告各国政府制订有效政策来保障图书馆建设蓬勃开展。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韩国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图书馆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为扭转这种局面,2000年3月,政府国务会议制订了《图书馆信息化推进综合计划》,开始对图书馆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按照此计划,2001年,韩国在全国范围选定96所中小学建立“数字图书资料室”,选定一个道教育厅建立“数字资料室支援中心”。其“数字资料室支援中心”设立于各市道教育厅电算室的服务器上,各市道教育厅的管辖学校在此服务器上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和域名,构筑各自的虚拟数字资料室。这是引用AHS(ApplicationHostingService)概念设立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要查询和阅读各个学校的资料,接近教育厅的服务器即可。各个学校的“数字图书资料室”在所在学校图书馆里设置了专门空间,安放管理用电脑和几台检索用电脑,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检索用电脑检索所在学校图书馆虚拟电子资料库的数字资料以及其他网站的资料。实践表明,实际服务器设在教育厅,学校管理虚拟资料库的这种方式,可以容易地实现资源共享,便于维护和升级,能节省运营资金。于是,2003年开始,韩国将这种方式逐渐扩大普及到全国所有中小学和所有市道教育厅。

此外,韩国教育部属下的韩国学术教育情报院管辖的EDUNET网站,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和学术资料。其侧重点在于中小学教育,提供包括多媒体资料在内的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受到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截至2005年,已加入的会员累计达5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达360万人;中小学教师达35.6万人(全部人数为35.7万)。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以来,在韩国学校数字图书资料室建设格外引人注目。韩国教育部门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图书资料库不仅起到提供教育资料的功能,而且将会为教育信息化起到龙头作用。也就是说,以数字图书资料库建设为中心和龙头,可以以点带面,带动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配套改革,将会为教育信息化开创新的模式和发展方向。韩国正在此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并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也将会积累有益的经验。

大力开发和普及教育用数字资料,不断扩充教育信息化资源

    教育信息化必须以拥有充足的数字化资料为前提。实际上,这项工程比建设平台更艰巨,而且像韩国这样的民族国家开发教育资源必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尽管如此,韩国政府的努力是可敬的。据统计,截至2004年,已开发的教育资料达10749种。

韩国于1988年开始开发应用于个人电脑的教育软件,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软件的开发形式和种类也随之变化。如教育软件的发展也经历了随CPU的升级而升级的过程;有基于单色显示器开发的;有基于彩色显示器开发的;也有基于网络环境开发的。教育软件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多媒体教育软件是把教学内容以写真、图像、声音、动画、录像等形态开发,教师可在教室里利用电脑和投影机等先进设备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的教育资料。(2)ICT应用教学方案是为了方便地应用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而开发的教学指导方案,内容十分详细,对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方法都有很具体的描述。(3)ICT应用教学资料是教师教学活动所必要的教学用软件,以及教学辅助资料,包括各种教学用软件、学生学业评价方案等。(4)ICT应用学习资料是为了给中小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而开发的,包括CAI软件等。这些资料是通过多种渠道开发的,有教育部负责开发的,有通过竞赛入选的,有不少资料是民营企业开发的。

随着教育软件库建设的完善,韩国政府又提出第二步战略方案:(1)2003年,完成国民共同科目的多媒体教育资料开发,以后在提高资料质量上下工夫,并每年追加、扩充10%的资料。(2)持续扩大开发教育用资料,同时在质量上打主意,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资料,大力开发幼儿用教育资料,并构筑参考网站数据库,以方便学生查找资料。(3)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人开发的优秀教育资料,构筑完善的评价、认定、支援体系和行政管理系统,鼓励个人及企业的开发积极性。(4)建立教育资料标准化体系,完善教育资料共享机制。(5)加大宣传力度,以使所有教师充分运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料。

提高教师ICT素养和教学中的ICT应用能力,保障ICT应用教育有效实施

    教师ICT应用教学的目的,其一是提高各科教学效率,其二是提高学生的ICT素养。两者是互补的。实际上,在教学中已呈现ICT素养教育逐渐与各科教学整合的趋势。韩国第7次课程计划里也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的所有科目教学必须实行10%ICT应用教学,从2003年起,规定此比例提升到20%。

有效实施ICT应用教育,必须以提高教师的ICT素养为保障。这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通过对预备教师的培养;二是通过对在职教师的培训。韩国的小学教师是由教育大学培养的,中学教师是由师范大学培养的,而小学教师一人负责所有科目的教学。在教育大学里,为了培养和提高预备教师的ICT素养,学生必须修6学分的计算机科目,选为深化课程的学生必须修20学分。计算机科目的教学侧重于教学应用,而不是计算机软硬件素养。师范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严格的学分规定,这是由于中学与小学不同,中学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大学作为基础科目开设计算机课,而且计算机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师范大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相当高的。

在职教师的ICT素养教育分为两种途径进行:一为对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资格进修;二为中小学教师的职务进修。1988年以后,随着个人电脑在学校普及,职务进修很活跃,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从1988年至2001年共有73万人次受到培训,尤其是自1997年到2001年每年对25%的教师进行培训,四年间每位教师至少进修一次以上。从2001年开始,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学校ICT应用教育加强方案》,往后每年有33%的教师可以得到职务进修,每位教师每3年将受到一次ICT职务进修。

通过这些进修,教师虽然提高了ICT素养,但是,还不足以在课堂实施有效的ICT应用教学活动。于是,2001年,韩国教育部颁布了《ICT应用教学、学习方案》。方案提出:在ICT应用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一个课堂教学活动,并指出教师的ICT素养和ICT应用教学能力之间有着相当大的鸿沟。在这里,教学设计是指:如何构思教学过程,适当采用多媒体资料、WEB资料、实物模型有效进行教学的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教育部组织开发“各科目ICT应用教育进修课程”。目的在于,围绕着第7次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在充分考虑各级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合适的各科目教学、学习模型。进而把这些模型普及和推广到各级各类学校,以便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有效的ICT应用教学。此课程于2004年年初已投入教师进修班。各市道教育厅将在中小学教师中选拔和推荐进修人员,进修人员进修结束回到原单位进行汇报讲解,使所有教师理解进修内容和宗旨,在教学中有效运用。

    结束语

    经验表明:实现教育信息化必须以投入相当规模的资金构筑物质基础为前提,开发充足的教育资料和建设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以建设教育资源环境为保障,以培养相当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条件。从长远看,更为重要的是:明确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方向,完备各项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的配套改革。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